
宋代的點茶法是當時非常盛行的品茶方式,它講究茶湯的色、香、味,且對於茶葉的處理和泡製都有精細的要求。這個方法不僅體現了當時茶文化的精緻,也為後來的茶藝發展奠定了基礎。以下是簡單介紹點茶法的8個步驟:
1.碎茶(Crush cake of tea)
將茶餅(或茶團)碎成小塊,這樣有助於後續的處理。宋代的茶葉通常是壓製成餅狀或團狀,因此碎茶是製作茶粉的前奏,為接下來的操作做好準備。
2.輾茶(Grind tea into powder)
將碎成小塊地茶進行碾磨,使其成為較細的茶粉。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將茶葉磨成細末,從而在煮茶過程中更容易釋放出茶的精華。輾茶的過程非常重要,必須細緻,才能使茶湯清澈、香氣濃郁。
3.羅茶(Sift tea powder)
在輾磨後,將茶粉過篩以去除粗大的茶渣,這樣可以確保茶粉的均勻和細緻。這一步驟有助於讓茶湯口感更為清澈,並且能避免茶渣影響品茶的體驗。
4.茶末置盒(Place powder into container)
茶粉過篩後,將其收納在專用的茶末罐中,這樣可以保持茶粉的乾燥,避免潮濕影響茶的品質。
5.撮末於盞(Put tea poder into a bowl)
將適量的茶粉從茶末盒中取出,輕輕放入茶盞(或茶碗)中。這一步要注意茶粉的量,通常會根據茶湯的濃淡需求來調整。
6.點茶(注湯入盞)(Add and drip the boiling water)
在茶盞中放入茶粉後,加入熱水(通常水溫不過高),並用茶筅輕輕點入水中。這樣能使茶粉迅速溶解並充分釋放香氣。點茶是這個過程的關鍵步驟,茶粉與水的結合程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質感。
7.攪拌茶末(Whisk the tea)
用茶筅將茶粉與水均勻攪拌,確保茶末完全融入水中,並能充分激發茶的香氣。這個攪拌動作通常是輕快且有節奏的,可以使茶湯形成濃密的泡沫,提升茶的視覺效果。
8.置茶托(Place in bowl stand)
最後,將泡好的茶盞小心放置在茶托上,這樣不僅便於品茶,也能防止茶湯溢出。茶托通常是圓形的,具有一定的美學感,使整個品茶過程更具儀式感。
點茶法不僅是沖泡茶葉的技巧,還是一種藝術形式,充分體現了宋代社會對茶道的尊崇與熱愛。
參考來源:故宮南院-東亞茶文化展